01
“歐陸風”這個詞是真實存在的,始于1990年代后期,曾廣泛應(yīng)用于房地產(chǎn)界。
“歐陸風”本身就是一種雜糅,并不具體特指某一國家、某一歷史時期,而是西方各國家、各時期、各流派風格技法的模糊概念,是一種泛指。
只要立面造型有類似柱式、券拱、山花、檐腰線等西式建筑符號,便一律稱為“歐風建筑”。
更進一步說,歐陸風是一種雜糅了商業(yè)營銷與建筑風格的籠統(tǒng)說法。
當建筑成為商品,有了“商品房”之后,開發(fā)商一直是推廣這個概念的原動力。歐陸風建筑被包裝成了品質(zhì)生活的象征。
翻開2000年前后上海報紙的房地產(chǎn)版面,諸如“享受歐洲生活”、“再現(xiàn)法式經(jīng)典生活”等廣告語,活躍于報端,它售賣的除了房子本身,也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期許。
《新民晚報》1999年6月21日上
上海康城的廣告
這一時期開盤的不少小區(qū),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風格。
2003年《新聞晨報》就從小區(qū)名的歐化談到了這一時期的房地產(chǎn)風:
“以最新一期的《上海樓市》為例,長寧徐匯地區(qū)樓盤名稱帶有‘巴黎’的就至少有3個:‘巴黎時韻’、‘巴黎時尚’、‘陽光巴黎’,還有什么‘路易·凱旋宮’、‘楓丹白露別墅’、‘香謝麗花園’、‘綠洲康城’也都是頗能來錢的好名字。除法國之外,英國地名也是討人喜歡,什么‘東方倫敦’、‘倫敦廣場’、‘伊頓公寓’,還有索性直接搬出歐洲名頭的‘歐洲豪庭’、‘陽光歐洲城’,總之‘賣樓必稱歐洲’已經(jīng)是推廣高檔樓盤的不二法門。”
2008年的《東方早報》上,《樓盤洋名泛濫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一文中指出,“按照國家和上海市有關(guān)地名管理的規(guī)定,外國人名、地名是被禁止使用的……開發(fā)商這么做的目的,無非是借洋名自抬身價,使樓盤看起來更有‘品位’。”
200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報》
也對樓盤洋名現(xiàn)象進行了采訪討論
這導(dǎo)致了不少洋名樓盤,擁有兩個名字:一個是中介口中所說的、傳開了的名字,另一個是掛在建筑物上的標準名稱。比如圣約翰=長寧新城,陽光威尼斯=陽光建華城,歐洲映像=燕寧苑,西雅圖=嘉萱苑……
賣家的推廣,也正中了當時人們的心理。建筑是社會發(fā)展的一面鏡子,必然映射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背景。
2002年的《建筑學報》援引了1998年的一份中港合資的內(nèi)地住宅項目報告,發(fā)展商有著這樣一段敘述:
“國內(nèi)民眾普遍認為西洋古典建筑的形式是一種高雅、豪華的形式,是他們十分欣賞和樂于接受的建筑形式,我們的觀點就是要順應(yīng)他們審美觀,以求自己的項目能受大眾歡迎和向往。”
改革開放之后的一段時期內(nèi),西風漸入,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成為一段時期內(nèi)的“新時尚”。我們甚至在1997年的報紙上看到過“歐陸風胸針”、“歐陸風啤酒桶”。
1997年3月1日的《解放日報》
那為什么90年代商品房崛起之后,開發(fā)商沒有向中式建筑尋找答案?
因為傳統(tǒng)中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特點并不適用于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無法解決人口居住問題。
我們的傳統(tǒng)建筑不是以單一獨立建筑為目標,而是空間規(guī)模巨大、平面鋪開、相互連接配合的群體建筑為特征的。
于是,在時間和空間的雙層錯位下,21世紀歐式建筑顯得有些違和。
上海不乏歐式建筑。但為什么一百年前的不突兀?
始于上世紀20年代的Art Deco(裝飾藝術(shù)派)在上海的發(fā)展,是緊隨當時國際潮流的,上海“裝飾藝術(shù)派”的發(fā)展壯大,幾乎與紐約的“裝飾藝術(shù)派”同步。
而20多年前的歐式建筑,則沿用了一個世紀前歐洲人已經(jīng)送入歷史的風格。
上海最具代表性的Art Deco建筑沙遜大廈
上海是世界上現(xiàn)存Art Deco建筑總量第二位的城市,僅次于紐約
批評總是相對容易的。
我們實際走訪了8處有著上海21世紀歐式建筑風的地方,有的看起來一眼假,有的較為考究,確實容易產(chǎn)生在“歐陸”的錯覺。
我們試圖理解這些建筑在21世紀的上海,為什么有些違和感,它既可以是小紅書上“假裝在歐洲”的系列取景地,又時常容易讓人產(chǎn)生空間錯亂的來源。
也許是因為這些建筑的硬件都是西方的,但軟件全是中國的。是在這種時間與空間的雙重錯亂中,一種魔幻現(xiàn)實主義油然而生。并且不僅限于上海,在全國都有。
比如杭州的天都城,不僅有埃菲爾鐵塔,建筑及街區(qū)也和巴黎匹配度很高。
天都城
以上照片都來自視頻Tianducheng China - Replica of Paris截圖 yt@light2tube
而埃菲爾鐵塔在中國也有不少,據(jù)up主“黃老板栗”不完全統(tǒng)計,這座塔在中國至少有幾十處分塔。
02
我們通過實地走訪和20年前的報紙資料對比,帶大家觀看21世紀上海歐式建筑。
1
大寧公園
如果搜索“羅馬廣場”,百度會給你推薦大寧公園。
大寧公園羅馬廣場
沒錯,北上海的大寧公園里,有一個羅馬廣場。雖然立柱雕刻都不大精美,甚至有點像石膏板,但優(yōu)點是架不住走幾步就可以到荷蘭。春天郁金香開的時候,頗似庫肯霍夫。
大寧公園羅馬廣場對面的風車
夏天去略微尷尬,綠油油一片,好似菜地。仔細一看,還真的是菜地。
2
上??党?/strong>
相比大寧公園,上??党切^(qū)里的凱旋門,就在浮雕上用心多了。
這個魔都最大小區(qū)除了大,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小區(qū)南門的凱旋門。
上海康城南門的凱旋門
康城凱旋門里外的浮雕都沒馬虎,你看,完美還原了巴黎凱旋門立柱前后四面的浮雕——《出征》、《勝利》、《和平》、《抵抗》。
上海康城凱旋門部分浮雕
在1999年的報紙廣告上,康城主打“再現(xiàn)法式經(jīng)典生活”。“康城”其實指“戛納”,雖然當時宣傳的碧波沙灘沒有建成,但凱旋門還是抓住了巴黎精髓。
通過“凱旋門”左右公交車站,分別可以去往虹橋火車站和莘莊地鐵站。
我們想像,見慣了“凱旋門”的康城居民,去到巴黎,會不會真的有“回家”的感覺。
上??党悄祥T
3
愛法新都
如果說康城的凱旋門還不夠宏偉,楊高中路上20年房齡的“愛法新都”小區(qū)倒是可以看看。它也有一座凱旋門。
愛法新都一期的全名,其實是“愛法·維也納新都”。愛法是開發(fā)商的名字。
《新民晚報》廣告版上的愛法新都
1999年,愛法新都在各大報紙上的廣告詞彰顯了他的野心:
蘊含歐洲巴洛克建筑韻味的新世紀住宅小區(qū);
“凱旋門”來源于古羅馬泰塔斯凱旋門,是單券洞式凱旋門的典型,山花、浮雕、檐、廊均按正統(tǒng)的歐洲巴洛克風格拷貝;
縱橫分成三個部分,其“黃金分割”原理,創(chuàng)造出神奇的住宅建筑效果。
1999年10月11日的《新民晚報》上,愛法新都更用公式表達了自己極強的包容性:
(√凱旋門+√白金漢宮+√羅馬廣場+√盧浮宮)2=愛法新都
1999年10月11日
《新民晚報》上愛法新都廣告
20年后,我們甚至能從高架上看到單券洞的“宏偉”。
只有走在小區(qū)后門,看到對面的公房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還在上海。
愛法新都小區(qū)外圍
愛法新都二期叫“歐洲背景”,主打哥特風格,在2002年的《解放日報》上,還能看出設(shè)想里有尖形發(fā)券、飛扶壁,我們以為自己會看到諸如巴黎圣母院一樣的建筑。
但實際,好像沒有找到明顯的哥特元素。
4
太陽都市花園
位于老南市的太陽都市花園,除了歐陸風格建筑,主打城市廣場雕塑。
在1997年《解放日報》的廣告上,我們能看到規(guī)劃中的“十大歐陸風情廣場”和“一百座漢白玉雕塑”。
1997年9月2日的《解放日報》刊登了
整版太陽都市花園的廣告
實足有沒有一百座我們沒有數(shù)過。但從進門前的花神廣場,到小區(qū)內(nèi)綠化帶、小區(qū)柵欄的高處走幾步就一座雕塑來看,可能“一百”不是虛指。
太陽都市花園
在太陽都市花園所在的河南南路上,豫園見證著它的建起,而它又見證著三件套從一到三。可謂古今中外,囊括一隅。
從太陽都市花園走出來幾步看到的畫面
豫園就在不遠處
5
威尼斯小鎮(zhèn)
讓我們再到普陀看一看。
真的開挖了一條人造運河的威尼斯小鎮(zhèn),進門就是圣馬可大街,河上也有貢多拉。
上圖為上海威尼斯小鎮(zhèn)
下圖為今年5月”變綠“的意大利威尼斯
但“出戲”的地方有點多:貢多拉上鋪著“出入平安”,圣馬可大街上鋪著廣告布藝術(shù),農(nóng)工商超市就在圣馬可隔壁。
上海威尼斯小鎮(zhèn)的貢多拉
上海威尼斯小鎮(zhèn)的路牌
走兩步出門,盧浮宮金字塔就在眼前,進到金字塔下面,還能吃頓burger king。
上海威尼斯小鎮(zhèn)金字塔
上海威尼斯小鎮(zhèn)指示牌
6
武寧路橋
盧浮宮出來,我們?nèi)テ胀?ldquo;塞納河”看看。
見證19世紀法俄親善歷史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在蘇州河上也有一座,就是曾引發(fā)全城熱議的武寧路橋。
1956年建成的武寧路橋,2008年改建時對整個橋體進行了“中西合璧”的景觀整治。
武寧路橋局部
這一次工程,加上了4座27米高的橋頭堡,頂端是金色雕塑。由于太高雕塑看不大清,當時還有市民寫信給《新民晚報》,對“光屁股”女人雕塑頗有微詞。記者實地走訪認真觀看,看到雕塑上的母親是披著薄衣的。
2009年,武寧路改建完成后,《新民晚報》評論為“像穿著晚禮服逛大賣場”:“武寧路橋四周都是高聳的、毫無美感的灰色普通樓房,這使得這座豪華的橋有類似穿著古典晚禮服逛大賣場的夸張和不符場合。”
2009年2月7日的《新民晚報》刊登的《像穿著晚禮服逛大賣場》一文
文章認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再美麗,離開了塞納河及其周圍的古典建筑群,它的美麗就要大打折扣,甚至蛻變?yōu)槌舐?。并且呼?ldquo;當我們進行設(shè)計時,一定不要疏忽其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之美”。
文章刊登后,反響熱烈。有市民贊嘆很漂亮、很壯觀,也有人認為很俗氣,歐化得太厲害,甚至有人覺得像“洗浴中心”。
記者還去問了上海油畫雕塑院雕塑創(chuàng)作室副主任,問人家怎么評價橋上的雕塑,結(jié)果副主任就給了四個字:不值得談。
一天后,2009年2月8日《新民晚報》又請專家對武寧路橋進行了探討
其實某種程度上,武寧路橋倒是和周圍“相得益彰”。雖然橋面欄桿立柱是梅蘭竹菊,燈柱裝飾是十二生肖圖,但你看,對面的小區(qū)“燕寧苑”也是歐風。2003年的《房地產(chǎn)時報》里記錄了當時燕寧苑5座小高層分別叫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波旁宮和凱旋宮。
武寧路橋燈柱裝飾十二生肖圖之一
武寧路橋后的燕寧苑,也是歐陸風
該小區(qū)在2003年的《房地產(chǎn)時報》上叫“歐洲映像·燕寧苑”
你再看,橋另一邊原先家樂福的外立面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仿真壁畫”《法蘭西之旅》,畫上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巴黎圣母院、蒙馬特高地一個不少。
從武寧路橋上拍攝的前家樂福壁畫《法蘭西之旅》局部
一句話,武寧路橋及周圍一圈“含法量”超標。
7
泰晤士小鎮(zhèn)
坐在泰晤士小鎮(zhèn)的公園長椅上,看著泰晤士天主堂,不遠處是溫莎半島、肯辛頓花園、漢普頓莊園,真有那么點英國的意思了。混搭元素很少,連雕塑都是丘吉爾、達爾文,徐志摩和林徽因。
泰晤士小鎮(zhèn)地圖
泰晤士天主堂
走在住宅區(qū)外圍的馬路上,由于車少、人少,走幾步還能看到教堂頂,真的有置身英國的錯覺。
要是住在肯辛頓宮,在自家陽臺曬衣服的時候還能看看雪萊,大概真的能增加詩人氣質(zhì)。
泰晤士小鎮(zhèn)雪萊雕塑
直到看到中式婚服的那一刻,我們才“穿越”回來。
新人在泰晤士小鎮(zhèn)拍婚紗照
8
上海國際品牌珠寶中心
最后再回閔行看看被戲稱為“閔行梵蒂岡”的上海中歐街,又名上海國際品牌珠寶中心。
巨大氣派的拱門、繁雜的雕刻裝飾、室內(nèi)頻繁出現(xiàn)的壁畫,我們合理懷疑此景點想走巴洛克風格。
上海國際品牌珠寶中心
帶著合理想象,你以為在歐式建筑中能看到波塞冬、宙斯、雅典娜,其實你能看到中國上下五千年:女媧、孔子、李白、杜甫、鄭和、魯迅……
珠寶城的周大福左右是孔孟
中間的噴泉池,又驚現(xiàn)仿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一轉(zhuǎn)身還看到巨大的銅錢雕塑。
時空串走太狠,唯有“中西合璧”四字。
小紅書上的珠寶城,來自小紅書@赤字先森Mr. Gu
03
我們曾找到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盧永毅,想問她是不是能從這些21世紀歐式建筑中,真的“看懂”歐式建筑。盧教授的答案是No。
她給了我們2800個字的回復(fù)。我們借用盧教授之文,以“得體”二字再來回看本世紀歐式建筑。
“古典建筑其實是包含了很多設(shè)計原理的一種風格,這從歐洲最早的理論家、古羅馬人維特魯維的《建筑十書》中就開始討論了,其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
“比如,其中有一項原理就是‘得體’(décor),意指一個好的設(shè)計,就是能使建筑自身與場地環(huán)境相稱,內(nèi)部各房間與其使用性質(zhì)相稱,室內(nèi)樣式和品質(zhì)與外部相稱,以及柱式選用與建筑的功能和性格相稱。”
“不得體”其實存在于大量采用歐洲建筑風格而造的小區(qū)中?,F(xiàn)在的住宅一般層高不到3米,無論是多層或高層,外面套上凱旋門、宮殿、教堂或城堡這些歐洲歷史上紀念性建筑風格的“盛裝”,顯得內(nèi)外脫離。
歐洲人早已意識到了這種“不得體”。當19世紀歐洲建筑的建造技術(shù)、功能類型、社會基礎(chǔ)以及城市環(huán)境都發(fā)生劇變時,他們認識到,告別歷史風格、創(chuàng)造現(xiàn)代建筑是歷史的必然,從那時開始,他們就把這些歷史風格全部送入歷史了。